第五期全国田家炳学校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”师资研修班第二小组学习小记

<div><br></div> 世界那么大,我们因为一个慈善家——田家炳先生,相聚在孔子的故乡尼山,并在尼山圣源书院进行为期五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修。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第二小组的学员,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田家炳学校。 早上,下起了毛毛雨,雍善厅外的柿子树显得更红火了。第二小组的学员们早早用完餐,陆陆续续赶往教室,开始了今天的传统文化学习。<br><br> 正式上课前,全体学员在班委彭桂林老师的带领下行课前礼仪,齐唱《大同歌》。 齐读《中庸》首章。 八点半,聆听了研修班的第三场讲座。主讲人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,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,讲座主题是《&lt;论语&gt;于儒家的君子人格》。 十点四十分,济宁市教科院教科所所长刘绪菊分享济宁市中小学“十德育人”教育实验经验。 学员们沉醉在讲座中。 认真做笔记。 上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,雨也越下越大,但学员的学习的热情并没有减退。吃过午饭稍作休息,一点钟准时出发前往尼山夫子洞,尼山孔庙,尼山圣境参观学习。 伟大的圣人孔子略带微笑,蒙蒙雨中,一位谦谦君子。 <p>我们对着孔子像行礼,献花。礼毕,一直不停的雨顿时停了,也许是孔子对我们诚心礼拜的回应。</p> 参观大学堂。大学堂参照了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,一共九层,属于后退式建筑,收藏了许多反应孔子思想的民俗大家作品。 沿圣人足迹来到观川亭。孔子曾在这里感叹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 瞻仰充满传奇色彩的夫子洞。 雨又渐渐又大起来了,暮色四合。参观接近尾声,学员意犹未尽,期待着明天的学习。<div><br><div><br></div><div>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,德来自于何方?追根溯源,来自于儒家,来自于孔子。孔子和《论语》读过多遍,然而来到这里,才真切感受到孔子和孔子思想的力量。否则它怎么能穿越千年,并将继续延续下去呢?</div><div>中国百校之父的田家炳先生说,中国的希望在教育。感谢田家炳基金会组织的研修班,教师只有在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学习中才能挑起如此重担。</div></div>

孔子

田家炳

学员

尼山

研修班

学习

讲座

参观

来自

小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