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聲明】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

【Home office】長期望熒幕易誘發眼挑針 按摩9大穴位消除疲勞

發佈時間: 2020/04/03

針眼,稱為「麥粒腫」,初期症狀並不明顯,表現為胞瞼輕微癢痛,眼瞼皮膚微紅腫,輕者可於數日內自愈,嚴重者數日後出現膿頭,形如麥粒,部分患者可伴有淋巴結腫大及有壓痛,並不影響視力。

中醫認為針眼形成與風邪外襲,客於胞瞼而化熱,致生瘡瘍,發為本病。此外食辛辣、油炸食物,脾胃積熱,痰熱上客胞瞼,致局部化熱釀膿針眼形成亦與過度疲勞,情緒緊張,工作長期對視熒幕,雙眼長期凝視電腦、手機的上班族及青少年亦是易發人群,此外疏忽眼部清潔,經常用手拭擦眼睛等動作亦是誘因。

若症狀,眼瞼局部輕微紅腫,可少酌金銀、菊花等煎水以疏風清熱;屬胞瞼局部紅腫灼熱疼痛,宜清熱瀉火解;屬脾胃虛弱者,則宜健脾益氣兼毒散結。若症狀反覆發作,平日預防可配合點按眼周穴位,以疏通經絡氣血,促進眼周血液循環,消除疲勞。如按摩攢竹穴、晴明穴、魚腰穴、瞳子髎穴絲竹空穴、陽白、四白、承泣、合谷穴等。

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17d03ae7-1d57-4dab-9ff9-e6ad2c6aa78e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c99c52e8-cf79-463c-976b-571b36e01045.jp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平日預防宜適當閱讀書報、電子熒熒幕,不宜過度,避免眼睛過度疲勞而加重眼病。飲食應少食辛以免助熱生火,過食肉食則有助生痰,蘊成脾胃濕熱,盡量肉食蔬果均衡配搭,有助消化。避免捱更抵夜,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:「故人臥血歸於肝,肝受血而能視。」 肝開竅於目,目受血而能視,夜臥時血歸肝以養肝,睡眠不足則肝血不足以榮目,然則眼睛易乾澀,搔癢,眼周血流不暢易誘發目疾,同時宜保持心情開朗,動怒生氣則肝火易盛,肝氣順暢,氣血調和有助增強免疫力。

{{hket:inline-image name="01.jpeg"}}{{/hket:inline-image}}

撰文:

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  (南區)張亦廷醫師